校庆工作

校庆工作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校庆工作 >

【难忘岁月】李建民:四十年,雪松、梧桐……依旧

发布时间:2022-03-14 19:43    浏览次数:
      1981年秋天,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,我在姐姐的陪伴下来郑州河南农学院报到。一出火车站,就看见学校迎新的标识和热情洋溢的师生。正要上前接洽,转身碰见换乘火车去北京上学的高中同学,他们好奇地问我:“你上这学校了”?“是的”,我不无尴尬地答道。一个城里生城里长、麦苗韭菜不分的青年选择学农,也确实可能需要点勇气。四十多年过去,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专业、这个职业、这个选择!
      学校门前文化路上遮阴蔽日的梧桐、校园里的参天白杨和雪松……,给我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。
      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是当时农学系下设置的一个专业。除了公共课程,我们还有土壤、栽培、农机、植物等农业院校特有的课程,虽然“土”了点儿,但却为以后所从事的三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,现在说起来什么是千粒重、什么是间作套种……都不会感到陌生。大学期间,我们每周还有劳动课,搬砖、填土、扫地、整田、施肥、收麦、清理垃圾……,校园里、试验田……,都有我们劳动的身影。我们累并快乐着,我们不仅在学,而且在建,为学校由许昌顺利搬回郑州做出贡献,我们是生机勃勃、活力四射的热血青年。
      我们专业两门主要课程是由谷复钧和李正林老师讲授的,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对专业的挚爱感染着我、激励着我,对我的专业和职业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四年大学,如白驹过隙。毕业时,学校动员我这个表现一般的学生留校任教,我大吃一惊,这毕竟是第一次职业选择啊!也许这是偶然,我们是农经系第一届本科毕业生,当时不少同学直接考上了硕士研究生,一些当时大家认为比较好的单位也需要我们专业的学生;也许这是必然,学校了解我、信任我,相信我对“三农”事业矢志不移,会为之奋斗终身。现在回想起来,既感到惭愧,又有不少欣慰。惭愧的是我没能坚持一直在河南农大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;欣慰的是我始终按照学校期望的那样,致力于“三农”工作,从多个方面为农业农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。数十年来,华中农大硕士、人民大学博士、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高访、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、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专题研修……,我都没有离开“农”字。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,我们司整体划转到农业农村部,不少同事都选择多种方式离开了“三农”工作,但我没有丝毫犹豫,继续耕耘在所爱的三农事业上。党和国家对“三农”工作高度重视,我们司负责的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,每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1000多亿元;我们的国际合作项目达到6个,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7亿多美元。临近退休之年,组织又计划派我到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(粮农组织、粮食计划署、国际农发基金)代表处工作,我所从事的“三农”工作可能会在另一个舞台继续延伸、拓展、升华。
      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”。
      2020年秋天,我到郑州主持亚行黄河项目启动会,住在农业农村厅旁边的一个宾馆,隔壁就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农大第二家属区。高架桥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让我只有用力回忆才能辨出记忆中的过去,但家属区路边的红叶李却让我感到那样的温馨和激动。二十多年前,我每天至少四次与它们擦肩而过,它们一年四季都红灿灿的叶子牢牢地刻在我记忆中。如今它们依然在那里,依然红艳艳。晚饭后,一位农业农村厅领导(也是校友)邀我一起重游校园。我们先到图书馆门前参拜了吴绍?教授雕像;穿过樱花小道,到了过去工作过的教研室。我是1998年离开这里的,阔别二十多年重回工作过的地方,有着无限感慨,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!虽然很晚了,可教研室灯光仍旧明亮,林学院的一位教授还在忙碌着准备第二天的教案。寒暄之后,他告诉我经贸学院教研室都搬到了新校区,那里更加现代、宽敞。出了教研室,我们向操场边走去,参天的白杨已换成了更具观赏性的树木,但我依稀中看到了花园里的雪松依然挺拔在那里,操场边过去的小梧桐也已枝繁叶茂、冠大根深……。趁着夜色,我和校友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龙子湖新校区。错落有致的欧式建筑群让人叹为观止,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是那里的雪松和梧桐……,它们依然是那样苍翠挺拔、郁郁葱葱!
   
        作者简介:李建民,男,1963年出生,河南开封人,1981级农经专业校友,先后在河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、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,现就职于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。
Baidu
sogou